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卫浴企业参与行业竞争,如何把好质量关是现在装修行业业主乃至装修公司思考的问题,那么那些卫浴企业面对质量考验,企业该如何冲出重围成了这些卫浴企业的核心工作。
关键词:卫浴质量
事件:质检事件频曝光,卫浴质量惹担忧
2013年4月12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3年第一季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公告,通过对50家企业经销的产品中抽取样品检查,陶瓷片密封水嘴合格率为70%,14家卫浴产品不达标;11月29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共抽查了广州、佛山、中山、江门、顺德等5个地区58家企业生产的60批次卫浴产品,发现不合格产品为11.7%;11月25日广东省质监局通报2013年广东省卫浴家具产品质量省级定期监督检验结果,其中涉及广州、深圳、佛山、江门、肇庆、顺德等6个地区16家企业生产的21批次卫浴家具产品,发现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产品为9.5%。
除去上述这些质检曝光之外,2013的水龙头“铅”超标事件也是闹得纷纷扬扬。小编认为,这些事件的根源都来自卫浴产品的低质量,但归根结底是企业自律的缺失,也是行业的标准落后导致。
思考:行业监管不严 企业自律缺失
在国内,铅析出含铅量的标准是低于5微克/升,但业内专家却指出,这只是推荐性标准,并非强制执行。标准的模糊,导致部分企业生产态度的模糊,铅析出含铅标准亟需出台。而国内关于质检的相关指导文件一个是2007年颁发的《淋浴房QB2585-2007《喷水按摩浴缸)》,一个是2010年推行的GB24977-2010《卫浴家具》,这两个标准距离现在都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早已不能跟上现代消费者对卫浴的所需要求。
除此之外,企业的自律缺失也是很严重的问题之一。“还是企业自身监管力度不够,没有严格执行检验程序。”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蓝卫兵认为,卫浴行业最多的投诉就是配件,企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是历年来陶瓷片密封水嘴抽检合格率不高的症结。在市场上销售,就必须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品。不管配件是谁生产的,企业都不应该忽视任何一个环节,同时要对自己销售的产品负责。
关键词:卫浴安全
事件:浴房爆炸马桶自燃,卫浴安全无保障
2013年3月,有媒体报道,沈阳消费者家中浴室突然一阵巨响,紧接着哗啦啦一阵碎裂的声音,原来浴室房发生自爆,一整扇玻璃全都碎了;2013年8月,一名4岁男童与母亲在玻璃浴房洗澡时,浴房玻璃突然爆裂,男童足部被严重划伤,肌腱断裂;同期,东莞一家别墅洗手间里的智能马桶发生自燃;2013年12月,南京张先生洗澡时,被家里的淋浴房玻璃炸伤,且维权无门……
近年来,钢化玻璃淋浴房成为装修的新宠,被越来越多的家庭和酒店广泛使用。然而,看上去漂亮的淋浴房可能会成为“不定时炸弹”。许多网友在微博发表评论称,淋浴房存在3%的自爆率,即使不做任何操作不当的事情仍会爆炸,称“请小心3%自爆率”,各类卫浴安全事件让人们对于卫浴产品兢兢战战。
思考:消费者认知不足,行业标准
淋浴房爆炸在近年早已不是新闻。资料显示,公众对淋浴房的认知仍然较少,仍有多数人不知即使合格的钢化玻璃存在3‰的自爆率,而在购买后,商家也很少告知如何安全使用。另一方面,淋浴房产业是近年来建筑五金领域通过对水龙头、花洒及相关电气设备进行集成创新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淋浴房产品以平均20%~25%的速度在递增,2013年淋浴房进入更多的家庭,成为浴室的主角。
通过互联网搜索资料了解到,“千分之三自爆率”这个说法是法国一个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上的数据,被业内引用至今。而根据我国具有法律效应的《建筑用安全玻璃》第2部分:钢化玻璃里面阐述的内容显示,钢化玻璃并不允许自爆的存在。而消费者保障委员会也表示,不管千分之三自爆率是不是被国家允许,都不能成为经营者推卸责任的理由。
应对:企业奋起自查,行业再行标准
面对质量考验,行业掀起了“保质”战;企业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开始跻身“打假”行业,为行业规范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3年4月7日,欧联卫浴首届“全面质量文化建设”大型活动启动,欧联品保部适时提出在公司内部开展“全面质量文化建设”活动,加强公司内部“全面质量文化建设”,提高全员品质意识,规范操作方法,遵守公司品质管理标准,全员参与,从质量检验、质量改善、质量预防、质量保障到设计质量,严把质量关;2013年8月,重庆四维卫浴积极参与全国质量月活动,保证控制过程质量,在产品检验中按高于国标的企业标准执行,做好每一项功能检测,不让一件残次品流向市场;2013年5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3年行动计划》和《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推进企业建立质量诚信自律机制,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质检总局决定联合有关行业协会(联合会),组织相关企业试点发布《企业质量信用报告》。
不论是企业自行开展自查与质量升级活动,还是行业自上而下的推动,都是引导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建立质量诚信自律机制的重要措施,也是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对企业履行质量责任情况进行监督的有效方式。